导语:今年是中国建筑防水行业形成与中国建筑防水协会、苏州防水研究院成立,以及《中国建筑防水》杂志创刊 40 周年。为庆祝行业这一重大节点,《中国建筑防水》杂志社执行社长潘文亮、“中国建筑防水杂志社丨新闻”执行主编郑海权近日走进湖北,开展“我与防水 40 年”湖北采风行活动。
在此次采风活动中,采风组走进了有着近30年发展历程的武汉市恒星防水材料有限公司(下称“恒星防水”),并与恒星防水副总经理张钧博、运营负责人刘勇进行了座谈。
厚积薄发
疫情期间建成现代化、智能化工厂
据张钧博介绍,恒星防水是他父亲张艳、母亲杨菊梅一手创办起来的,可追溯的历史已有近30年。在他出生当年,亦即1996年,父亲便开始进入防水行业,起初是经销防水材料,慢慢地开始承接一些防水工程,后来又投资建厂,研发、生产防水材料。
2000年,武汉市恒星防水厂在汉阳创办成立。受场地限制,工厂当时仅生产防水卷材。
2006年,武汉市恒星防水厂更名为武汉市恒星防水材料有限公司。
2008年,武汉市恒星防水材料有限公司在汉阳重新择地,建立了包括防水卷材生产线、防水涂料生产线以及研发中心、实验室等在内的标准化生产基地,基本可满足各类建设工程的防水材料需求。
2019年,随着恒星防水业务不断发展,原有的标准化生产基地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公司着手在洪湖市新滩工业园建设更具规模的现代化、智能化的新生产基地。
(恒星防水洪湖新滩生产基地大门)
新生产基地刚开始建设不久,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湖北又是疫情最严重的地区。生产基地是否还要继续建下去,成了摆在恒星防水决策层前的一大现实难题。“开工没有回头箭,同时基地建设我们都是用的自有资金,没有向银行贷款,压力相对小一些。” 张钧博说,经过多方权衡后,公司决定继续将生产基地建设下去。
疫情期间大兴土建,难度是非常大的。受疫情管控影响,恒星防水新生产基地建设长期处于断断续续的状态,同时还会增加很多疫情防控的额外成本。更重要的是,还承担着疫情防控的主体责任,一旦现场施工、管理人员被感染,公司将面临着巨大责任和压力。
2022年,在经过将近三年的建设后,一个占地150亩,经过科学规划(坐落于化工园区),配备先进生产线和齐全设备,拥有崭新办公、研发大楼和生产车间的现代化、智能化生产基地——恒星防水洪湖新滩生产基地终于落成投产。基地共设有改性沥青卷材、高分子卷材、防水涂料、盾尾密封材料等九大生产车间,拥有年产改性沥青卷材2 000万㎡、高分子卷材6 000万 ㎡、防水涂料50 000 t的生产能力。
(恒星防水洪湖新滩生产基地研发中心)
至此,经过近30年的砥砺奋进,恒星防水现已发展成为集建筑防水材料研发、制造、销售、技术服务和防水工程施工于一体的综合性的大中型建筑防水企业。
(恒星防水洪湖新滩生产基地)
勇做减法
坚持走专精特新之路
多年来,恒星防水主要靠着大量的经销商在拓展市场,经销商数量最多时超过了500家。据张钧博透露,2011年,他的姐姐张卫海外留学归国后,担任了恒星防水总经理。由于受国外经营理念影响,张卫觉得过分依靠经销商,存在产品、施工质量无法掌控,得不到保障的隐患,于是决定加大公司直销力度,降低对经销商的依赖。
“经销网络是父母付出多年心血积累下来的,并被证明为行之有效的重要销售模式,想要说服父母放弃它,姐姐当时面临的压力是非常大的。后来随着公司中标的地铁项目越来越多,由于地铁都是各地的重大重点工程和民生工程,产品质量、施工质量必须得以确保,于是在姐姐的极力坚持下,公司痛下决心做减法,甚至不惜“壮士断腕”, 砍掉了300多家经销商,将公司沿用多年的渠道销售改为直销,并选择有资质、有经验的施工队伍进行施工,以此来保证质量和口碑。”张钧博说,后来的事实证明,姐姐和公司的这个决定是正确的,凭借着过硬的产品品质、标准化的施工、公司自有的销售团队以及良好的用户反馈和口碑,公司成功打开了地铁防水市场。
恒星防水的减法还体现在专注地铁防水,走专精特新的经营之路上。张卫在国外留学期间,对欧洲特别是德国的很多“隐形冠军”企业有过接触和研究。她结合公司实际,决定走“专精特新”之路,将恒星防水培育成高分子防水材料和地铁防水领域的“隐形冠军”。
(恒星防水高分子防水卷材生产线)
在张卫的主导下,恒星防水从生产线、业务领域乃至人才规划等多个方面进行了重大调整,新增引进了多条高分子防水卷材生产线,砍掉了毛利率低且需要大量垫资的房地产业务,聘请了国家千人计划中的高分子材料研究方向的教授作为公司首席技术顾问,组建高分子材料研发团队,等等。
后来的事实又再次证明,恒星防水又一次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专精特新”之路也走对了。公司先后获得了湖北省隐形冠军企业、湖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重要荣誉。不仅如此,公司至今已参与了上海、武汉、北京、杭州、广州、成都、天津、南京、深圳、苏州、重庆等20多个城市的100多条地铁防水,同时还与中铁建、中铁、中冶、葛洲坝集团、武汉交通集团、武汉城建集团等特大型、大型工程总包单位达成了战略合作。
(恒星防水改性沥青卷材生产线)
更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早在多年前就确定了重点深耕地铁防水,恒星防水还避开了近年来房地产行业低迷、地产企业债务危机等巨大风险,近年来公司营业收入、净利润、现金流等得以保持稳定。
走出国门
产品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恒星防水并不是一味地做减法,在聚焦地铁防水市场的同时,还做起了加法,把目标市场瞄向了海外。
据张钧博介绍,早在2013年,恒星防水就成立了国际事业部,通过国外参展、网上获客等方式,让产品和服务走出了国门。截至目前,恒星防水的产品已出口至五大洲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恒星防水总经理张卫(右二)带队赴海外参展)
一加一减,相得益彰。张钧博还表示,恒星防水正是在赴国外参展时看到,更具环保和耐久优势的高分子防水材料占据了国外市场主流。于是公司坚定认为高分子防水材料在国内一定会具有更好的发展前景,果断决定加大高分子防水材料的布局。
(恒星防水生产基地一角)
市场再一次回馈了恒星防水的睿智和勇气。如今,恒星防水参与的全国100条地铁防水,大多都是以高分子防水材料为主。
“抽添加减,进火功夫,炼就胎仙”。元朝词人侯善渊用简洁而隐晦的语言,强调了修炼者需要不断地抽离杂念,减少纷扰,集中心神,淬炼自身。恒星防水近30年发展历程,也是不断修炼的过程。这也正如张钧博最后所说:“恒星防水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将始终坚持创新驱动,不断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有所为有所不为,进一步做大做强地铁防水市场”。
(采风组与湖北省省建筑防水协会驻会会长桂春芳、恒星防水副总经理张钧博等合影)